三国时期,魏文帝所喜爱的美人薛灵芸,是常山人。父亲名业,是赞乡亭长。母亲陈氏,随业住在亭旁,生活非常贫苦,只得聚集四邻妇女制麻织布,勉强度日。灵芸年方十七,容貌绝世。当地居民中的少年,常常夜间来偷看灵芸美容,始终见不到人。后来,常山郡守谷习,听说亭长的女儿是绝世美人,而家里却非常贫穷。时逢文帝选美入宫,谷习即以千金聘之献帝。灵芸得知此事,哭别父母,全家悲愤累日,泪下沾衣。到登车上路的时候,灵芸以玉制唾壶装眼泪,壶中即显红色。从常山出发,到京师时,壶中之泪已凝如血色。
帝以文车十辆迎接。车轮都包了黄金,套在牛脖子上的曲木都描绘丹画,曲木前用杂宝扎成的龙凤,车和牛都装有百子铃。车行时,叮咚哐当,响于林野。所驾都一律是青色骈蹄之牛,此牛都是司吐国所献,足如马蹄,能日行三百里。道路两旁烧石叶之香,此石一层一层叠起,状如云母,烧时发出的光和气能避除恶厉之疾,是腹题国所献。灵芸乘坐之车行至距京师数十里时,只见前方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队陡然塞满道路,坐起蔽遮星月,当时人们称谓“尘雷”。又筑土为台,高三十丈,台下点满蜡烛尘,名叫“烛台”,远看好似排排星星落地。又在大道一旁,每隔一里置一铜表,高五尺,以表示里程数。路上行人歌道:“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此是妖辞。置铜表于道侧,是土上出金之义;以烛置台下,则是火在土上之义。汉火德王,魏土得王,火伏而土兴之意。土上出金,是魏灭晋兴之意。
灵芸未至京师十里时,帝乘坐用雕玉制作的、用人拉挽的专车,坐在车上观察道路上车队行人之盛况。帝嗟叹曰:“昔者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因此将灵芸之名改为“夜来”,入宫备受宠爱。后来外国又要献上火珠龙鸾之钗。帝说:“明珠翠羽尚不胜,况乎龙鸾之重!”于是叫该国停止进献此物。
夜来在宫中,极善于针线之功,虽处于深帏重幄之中,即使不用灯烛之光也能裁制立成。因此,不是夜来所缝制的服装,帝则不肯穿着。宫中称她为“神针”。
《征文玉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