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桥古井:北京的海眼
在北新桥有一口古井,它被一条锁链锁住了,人们称这口古井是北京的海眼。据说在刘伯温和姚广孝建北京城时发现了四处海眼,一个通到大海,一个在京西玉泉山镇的大庙下,一个在北海,最出名的就是这口在北新桥的海眼。
北新桥的名字跟这口海眼也有关系,刘伯温为了修建北京城,跟镇海兽商量等桥变旧了再让他出来,之后刘伯温就告知百姓这里不能叫旧桥,永远都叫北新桥。这是老话了,离咱们比较近的事件就是修地铁,为了不破坏这口海眼,特意绕了很多公里。
故宫
在1983年的一个深夜,有一个人从故宫珍宝馆附近的夹墙走过,突然发现远处有一群打着宫灯的人,他想这个年代都用手电筒阿,谁还用宫灯呢,难道是可又一想党教导我们世界上是没有鬼神的,肯定是眼花了,或者什么自然现象。于是就想上前看看,可怎么追也追不上那队打着宫灯的人,不过远远的看去,的确是穿着清朝的旗袍的宫女,打着扁纱的宫灯整齐的走着。这下可把他吓坏了,瘫坐在地上,也不敢追了,直到灯光看不见了,才从另一条道一步一步地挪回家了。
当然也有科学人员解释了:故宫能看见宫女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宫墙是红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铁,而闪电可能会将电能传导下来,如果碰巧有宫女经过,那么这时候宫墙就相当于录象带的功能,如果以后再有闪电巧合出现,可能就会像录象放映一样,出现那个被录下来宫女的影子......
朝阳门内大街81号
“北京四大凶宅”之首一部《京城81号》让这座荒废已久的民国小洋楼火了起来,不少人慕名而来,都想走进楼内看个究竟。在网络上也流传过闹鬼的说法,甚至被称为“北京四大凶宅”之首,倒还真有点现实版鬼屋的感觉。
最早的时候,这座小洋楼是一座教堂,是同王府井教堂一同修建的,只是赶上战争爆发便停工了,后来成了国民党军官的住所,据说一位国民党军官的姨太太在这里上吊自尽了,之后住进来的人也发生了不测。
石虎胡同33号
如今的西单是繁华的商业中心,但在其石虎胡同33号隐藏着一段灵异的故事。石虎胡同33号原先是吴三桂之子的府邸,后成为右翼宗学府,曹雪芹曾在这里任差,《红楼梦》便是在这里构思创作出来的。对于这处宅院,纪晓岚也有所描述“北壁一门,横通小屋两极楹,童仆夜宿其中,睡后多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者。”
当地有老人称,在这里住时间长了,会听到有女子幽怨的吟诗声,另外还相传陈圆圆的芳魂一直在这条胡同里游弋。
东直门簋街
东直门簋街几乎是北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无论是白天的宽敞平坦,还是夜晚的觥酬交错,似乎都和“鬼气森色”毫不搭界。“姑娘,看见街头那个大酒杯了吧,下面写的是‘簋街’,不是小鬼儿的‘鬼儿’,这都是图文雅后改的。”老人清清嗓子接着说:“住在东直门的老人儿都知道,几十年前这儿可并不是这样,从城门楼往外看是一大片的坟场,城门里的棺材铺子倒是不少,平时也没什么人。”“这门过去就是抬死人用的”,另一个看起来更年长的说:“不过说不上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早市了,天没亮就开张,卖的都是小东西,小煤灯忽闪忽闪的,还真有点像鬼火。”
恭王府花园
据说有人租住在恭王府的老房里,晚上听见有清朝宫女的那种方根鞋在廊子里走来走去的声音,感觉不止一个人,走的还很快,这个时候如果你打开门会发现什么都没有,声音也消失了。更恐怖的是晚上水房里的水龙头会自己开,经常水房里和廊子里的灯刚关上,回房间又自己开了。
北京地铁
以前听人说,北京修地铁的时候,工程进行得很不顺利,不是这出问题,就是那有险情,还经常遭遇根本无法解释的难题。
人们就说这是因为地铁施工中挖出来了好多尸骨,那些魂魄无家可归就出来阻挠。后来还是请了得道的高僧,连做了好多天的法事,请求神灵僻佑施工,并且保证以后每晚23点以后(子时之前),会关闭地铁,然后让列车空驶一个往返,将被惊扰的魂魄安稳的送回原地休息。
亦庄格林小镇幽灵公交车
“晚上22点,本该19点收车的公交汽车路,却意外地出现在桥南的车站,里面没有灯,整个就是一个大黑盒子……”
近日在金地格林小区的业主论坛上,一条关于“亦庄出现灵异公交车”的帖子,引起了社区业主的热烈讨论。十几年前,北京某趟夜班公交上“无脚乘客”的“传说”平息不久,如出一辙的“灵异公交传说”又在亦庄复制。对此,网友们各执一词,一些网友表示“越看越害怕”,还有一些网友则“嗤之以鼻”。而相关公交车队负责人表态,此事纯属虚构,但“传说”已经给他们造成了困扰,他们劝告社区居民不要盲目听信。
永外革新里24号院
永外革新里24号院中有几间仓库,里面堆放着很多纸品,这几间仓库总是会出现零星火点,还会冒出白烟,大概发生的火情有70多次。人们认为起火的原因是仓库管理员从这里经过,管理员离开仓库之后便不再发生火情,所以有人猜测这位管理员有特异功能。
虎坊桥湖广会馆
相传此处是明朝张江陵故宅,张江陵即明代著名改革家张居正,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神宗下诏夺去张居正上柱国封号和文忠赐谥,并撤其子锦衣卫的指挥职务。五月,张宅被查抄,饿死十余口,长子敬修自杀,三子懋修投井未死,保存了一条性命。神宗在刑部尚书潘季驯的乞求下,特留空宅一所,田十顷,以赡养张居正的八旬老母。家中人大多冤死,就开始传说有冤魂出没。
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荆州),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隆庆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代高拱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死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