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特灵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地府第五殿之主阎罗王

发表于 2020-10-10 18: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阎罗王,亦称“阎王”、“阎罗”、“阎王爷”、“阎魔王”、“阎罗大王”,为阴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阴间神祇,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鬼王,半神半鬼,为民间家喻户晓的著名冥神,在阴间常以“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两对鬼使差为左膀右臂。《问地狱经》的记载称阎罗王生前是毗沙国的国王(民间传说为包拯)

  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摩罗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死神之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中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佛教也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由此佛教神话中阎罗王冥界之王的神职被剥夺,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本土道教一样由北宋包拯担任的地府第五殿的殿主。

  十殿阎王(十大阎王)依次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阎王”又称鬼界之王,简称鬼王(冥界之王),我国民间道教信仰的鬼神,为阴曹地府的最高统治帝王,统领阴间十八层地狱,主要工作是管理生灵的阳寿和阴寿,拥有掌管着三界万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权力,既是鬼,又是神。万物众生的阴阳之命由其生死簿管,不归阎王管的只有永不超生的孤魂野鬼,其次是其他国度的鬼,以及上仙正神。

  身边下属有:鬼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钟馗、孟婆、地公、游星、城隍,无数阴兵鬼将等。

  半神半鬼之冥神,掌控生死和各种鬼怪,众鬼惧怕,青面獠牙,面目凶恶,象征恐怖,阴间帝王,住所地府,十八层地狱囚禁千魂万鬼,有的鬼魂,一些鬼魂是鬼差和鬼打手,负责惩罚抽打恶鬼。

  判官和阎王

  著名歇语:阎王让人三更死,谁能留你到五更。阎王开饭店——鬼都不上门。半夜起来骂阎王,等死等不到明天等等。

  “阎罗王”这个著名的神话形象是从古至今就很骇人生畏的,属于鬼神信仰中的一种,在民间就常被人们口口相传为最为可怕的死亡之神、天下众鬼之王,再加上通过影视剧的传播而为大众所熟知,且大多都是以反面角色形象出场,其知名程度甚至超过地界最大首领后土娘娘和其他九殿阎王等神。

  在民间的影响力广泛甚大,很多歇后语和文学作品的热度也都是以阎王之名作为代表才流传,而不是用后土或地藏王菩萨之类地位高,知名度却不如阎王的神仙做例子。

  鬼判官

  地府鬼使,黑面阴神,人见人吓,鬼见鬼怕,手持生死册,记载无数生灵的寿命,阴曹地府共有四大判官。

  神话传说

  印度神话中将冥界之王称之为“阎摩罗王”,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阎王作为地狱主神的信仰才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佛教吸收印度信仰中的阎罗王而传入中国。中国本土道教则将阎罗王收编归为道教神系其中一位十殿阎王。

  中文“阎王”是从印度梵语中音译过来的词汇,本意是“捆绑”,具体意思是捆绑有罪的人,也译作“阎罗(王)”、“阎魔(王)”、“琰魔”等等。

  阎罗王,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摩罗王,在早期佛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融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之后,佛教也随之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道教一样由北宋包拯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

  十殿阎王依次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阎罗王,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摩罗王,在早期佛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融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之后,佛教也随之将十殿阎王概念吸收,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道教一样由北宋包拯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阎王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在佛教传说里面,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阎王的审判。

  梵语Yama-raja,藏语gsin-rje。又译夜摩耶摩、焰摩、焰阎王魔、琰摩、剡魔、阎摩、琰魔。在梵语焰摩Yama上,再加raja(王),而成焰摩王、阎罗王、琰魔王、阎王魔、或阎摩罗社、琰魔逻阇、焰摩逻阇、阎魔罗、阎魔罗王。阎王又简称阎逻、焰罗、剡王。

  或称焰摩天、死王。佛教传说阎罗王被迷信是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梵语中的另一译名“双”,据说是因阎王兄妹两人共同统管鬼世界之故。

  兄阎王治男鬼,妹阎王治女鬼,是统管女鬼的“双世”意为阎王自身苦乐并受,自身难保。

  “遮止”意为阎王令人不再造恶,予以遮止。“静息”意为罪人听王示语,便知己罪而静息。“平等”意为业镜平等,其罪自能彰显。玄应音义二十阎王一:“焰摩”或作阎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又云阎摩罗。

  此言缚,或言双世也,谓苦乐并受,故云双世,即鬼官总司也,又作夜磨卢迦,亦作阎摩罗社。阎摩,此云双,罗社,此云王,兄及妹,皆作地狱王,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双王”。

  原来阎王只有一人,由治事分现为五人,其僚佐有十八人。唐代时,就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狱卫兵之说,同时也有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称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合称十殿阎王。

  印度神话

  阎王原来是古印度神话中管理人间的天王,在《梨俱吠陀》中即已出现,佛教沿用这一说法,称阎王为管理地狱的王,据《问地狱经》载,阎王从前是毗沙国的国王,在与维陀始生王的战争中因兵力不敌而立誓,愿为地狱之主。

  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领所属百万众共同立誓,共治地狱罪人。十八臣就是后来的十八地狱之小王,百万之众即后来地狱的众多狱卒。阎王所住的宫殿位于阎浮提洲南二铁城山外,纵广六千由旬。

  另据《禁度三味经》,阎王治下有五官,鲜官禁杀,水官禁盗,铁官禁淫,土官禁二舌,天官禁酒。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说:"梵音阎魔,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以及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报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

  传说很早以前,阎罗王是毗沙国的一个国王,他生性好战,而且从不服输。当时惟一能和他敌的是由韦陀菩萨统治的一个国家,军队同样也很强大。

  他们连年交战,兵戎厮杀。由于毗沙王一味地穷兵黩武,国力渐渐不支,终于在一次大的战役中,毗沙国的军队被韦陀菩萨几乎杀得兵马殆尽。毗沙王好不容易杀出重围,一个人落荒逃至另一个星球,他的十八个部队,纠集了百万人马,到山上来找他。

  他们先把毗沙王安慰一番,然后群情激愤,朝打败他们的韦陀菩萨所在的方向,对天起誓:“至死追随毗沙王!一定要惩治凶恶的仇敌,就是到了阴间地府,也要称王,血战到底!”接着,他们就在毗沙王的带领下,义无反顾地直入地狱。

  于是,毗沙王便成了威名赫赫的阎罗王,他的十八个部从分别做了十八层地狱里的判官,而跟随他的百万之众,也一个个变成了狱卒。毗沙王的誓言终于实现了!

  生前他败在维陀生王的手下,死后当上了地狱之王,维陀始生王到期了地狱也真够他受的。那些数也数不清的各式地狱,千奇百怪,应有尽有。什么八寒地狱、八热地狱、孤独地狱、泥犁地狱、刀山地狱、铁床地狱、寒冰地狱、剥皮地狱、畜生地狱、刀兵地狱、蛆虫地狱等十八层,每一层都有着残酷的刑罚,摆着血淋淋的刑具。

  道教神话

  道教将地府分为十殿,每殿有一王主持。主持者,尊称“冥京十王”、“十殿阎罗”。

  太乙救苦天尊为治理九幽地狱鬼魂之事,化身十方救苦天尊,又化地府十殿冥王,他同时也是地狱的最高统治者,各宗教中认为业果最是难已消除与阻断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敌不过业力之说。但太乙救苦天尊却可以将业果与地狱业力的象征——血池化为莲池,座下九头狮子的吼声,能够打开九幽地狱的大门,也就是地狱的最深层。

  十方救苦天尊分别是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此即是济度人鬼的“灵宝十方救苦天尊”。

  《十王告简全集》有,十方救苦天尊各自神权职能,诸方天尊的神性职守,已体现出地府冥王之职能,为治理九幽泉曲冥府神鬼之事,遂化生十方冥王、真君。

  东方天尊化第一殿秦广王,神居玄明宫;南方天尊化第二殿楚江王,神居普明宫;西方天尊化第三殿宋帝王,神居纣绝宫;北方天尊化第四殿五官王,神居太和宫;东北方天尊化第五殿阎罗王,神居纠伦宫;东南方天尊化第六殿卞城王,神居明晨宫;西南方天尊化第七殿泰山王,神居神化宫;西北方天尊化第八殿平等王,神居碧真宫;上方天尊化第九殿都市王,神居七非宫;下方天尊化第十殿转轮王,神居肃英宫。

  按太乙救苦天尊誓愿济度人鬼,其应化的十殿冥王,职属罚恶扶善,而其罚恶之宗旨,即在纠转世人,裨使能祛兽性、返人性、复道性也。[2]

  民间传说

  中国民间传说中,包拯成为了公正的化身。有的人认为他死后成为阎罗王,继续审理阴间的案件。有的则认为他“日断人间,夜判阴间”,就是说白天在人间审案,晚上则成为阎罗王,在阴间断案。人死后,灵魂到阴间接受包拯的审判,如果确实是受人陷害,包拯会把他放回阳间活命;如果的确有罪,则被送入地狱受罚。

  民间传说中,“四大阎王”一说认为阎王有四位:除包拯外,还有韩擒虎、范仲淹和寇准。另一说则认为阎王有三位,分别是:包拯、范仲淹和寇准。

  韩擒虎

  隋将韩擒虎,韩擒虎是隋初大将,据称他在13岁时打过猛虎,所以取名叫擒虎.在隋王朝统一中国的灭南陈战争中,首先渡江进入建业(南京),由此立下了大功.李世民(唐太宗)主持的《隋书》记述他病重临死前夕,"其邻母见擒(擒虎,唐人讳虎字,故省略"虎"字)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

  其中人曰:“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疾,数日竟卒."《二十四史》多讳鬼神,很少记有阴阳界故事,而韩擒虎死做阎罗王的传说,竟被记进本传,可见在初唐时,这条传说是颇见风行的.

  所以在晚唐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韩擒虎在灭陈后,五道将军持天符请他出任阴司之主,韩应允,请假三天.隋文帝杨坚并举行了告别宴会.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绯衣人乘乌云前来迎接,自称"原是天曹地府,来取大王"上任.于是,他辞别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阴间当阎罗王去了.显然,仍是循《隋书》嬗变而来.

  寇准

  北宋名相寇准.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唯刚正者,常能令人长相思,这大概是他得以从诸多文武大臣行列间选拔的一个原因.传说他的爱妾茜桃临死前说:"吾向不言,恐泄阴理;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涌幢小品》)."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阎罗处政.”"(《翰苑名谈》)可见他生前已知己要出任阎罗王,而死后果然当了阎罗王了的.

  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通俗编》).三是北宋名相范仲淹.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生前就以官声好誉为民间称道,因而在他死后,就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中吴纪闻》)

  包拯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包拯死后出任阎王,在当时就有传说."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时已盛,《宋史·包拯传》云: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侍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范烟桥《茶烟歇》).由此元明杂剧、平话多有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

  石玉昆:《三侠五义》还出现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情事.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自然是人们理想意境的阎罗王最佳人选.东方传说文化是讲现世报的,阳世之冤,阴司必报,所以必须要有包拯做阎罗王,才能了结冤报也.

  观念传播

  奉祀

  明清以来,十殿阎王之说盛行,以致有替代道教原有的东岳大帝主宰生死之势。但是民间少有专门奉祀十殿阎王的庙观(除了重庆酆都,又称丰都)。一般均在当地城隍庙内设阎王殿,奉祀十殿阎王。

  各王诞辰之日,虽然也有香火,但主要奉祀十殿阎王,当是在为亡魂举行超度科仪之时,以祈求各殿阎王开释亡魂,使其早日受度升天。

  民间影响

  阎王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传说他是阴间的国王,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接受阎王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可升天堂,享富贵,生前作恶者,会受惩罚,下地狱。

  又有十殿阎罗之说,十殿阎罗是中国道教所说的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这一说法始于唐末。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此十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称此十殿阎王。

  发展演变

  印度起源

  阎王在古代印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当时,古代雅利安人的一支开始了在印度北部地区的统治,并在那里创造了吠陀文化的种姓制度,开创了印度历史上的吠陀时期。雅利安人使用比梵文更古老的语言写成吠陀经,其中最早的是《梨俱吠陀》。

  在《梨俱吠陀》中,耶摩(Yama)神居住在天界的乐土,人死后的灵魂都要到那里去见耶摩神。耶摩神有两个使者,它们是两条狗。这两个使者经常在人间界巡游,当用嗅觉发现有人快死的时候,就把他的灵魂引到天界。耶摩神就是阎王的最初来源。

  雅利安人在印度发展出现代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吠陀经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因此耶摩神的信仰在婆罗门教中被继承了下来,并有所变化。婆罗门教相信轮回,认为耶摩神是传说中第一个死去的人。

  后来,耶摩神从天界转入地界,被认为是专门监督死者生前的行为,并给与赏罚的神祇;进而发展成为地狱中所有死神和死者的王,即地狱的主宰者,拥有众多的下属。随着进一步的演变,耶摩神最后成为专门使死者受苦,凌辱死者灵魂的神祇。

  佛教阎王

  佛教在古代印度兴起后,采用了很多婆罗门教的神话,耶摩神的信仰也被佛教吸收。佛教中阎王的职责是统领阴间的诸神,审判人生前的行为并给与相应的惩罚。在佛教中,阎王信仰有很多各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说法,如“平等王”、“双王”等等。

  平等王:中国古代的僧人翻译佛经,有时也把阎王意译“平等王”,意思是认为阎王可以赏善罚恶,处事公正,待人平等。后来,“平等”的说法和“因果报应”的说法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之一。

  双王:在梵语中,耶摩的又译“双王”,这点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据说是因为阎王在地狱身受苦、乐两种滋味,所以称为“双王”。其二,据说是因为阎王有兄妹俩人,共同管理地狱的死神和死者,兄长专门惩治男鬼,妹妹专门惩治女鬼,因此也称为“双王”。

  在汉地,阎罗王的形象一般跟判官较接近,而在藏传佛教中,则称为阎罗法王,是佛教的护法,形象非常地勇武可怖。

  道教的神系划分,阎罗王属于神道,神道属于福报类的天神。神仙则属于修行得道果位,二者不属于一类。

  注:关于神、仙地位的说法此处有误。中国神话系统本身就并非一个完整的系统,且中国地域广泛,所包含的神话体系本身就众多,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并未得到完整的融合。

  其中一共分化出了四种,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西方昆仑最高为西王母,为九天之神(以昆仑体系看),道教融合之后则为仙,东方蓬莱神话是道教的先声,最高为仙。道教神仙是永不轮回的。

  因为秦人崇神仙,因此有徐福东渡一说。南方楚神话中女性神和水神的位置十分突出,如巫山神女、九嶷女神、湘夫人(娥皇、女英)、山鬼、宓妃等,中原神话的最高位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伏羲(造八卦),为神,而四个文化中被官方认可且官方推崇(从教科书上看就能明白)的就是中原神话和南方楚神话两大体系,四个本来就不太相干的体系若强行对比只会造成误差而已。所以神与仙到底谁高谁低说法是不一样的。

  另外在上面说阎罗王在佛教中是神系,但前面说了,不同体系的神话是不能强行对比的,因此阎罗王在佛教是天神不代表同样适用于道教以及其他神话。

  “十殿阎罗”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民间信仰。所谓“十殿阎罗”,就是说有十个掌管地狱的大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此称为“十殿阎罗”。这是十殿阎罗分别是:

  ■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入世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坏,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日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入到十六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三殿,加刑发狱。

  ■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

  ■第四殿,杵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以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第五殿,阎罗王包,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铡其身首(包公即善于用铡刀),受苦满日,另发别殿。

  阎罗王

  阎罗王

  ■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日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忤逆不孝者,被两小鬼用锯分尸。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查所犯事件,亦要受到铁锥打、火烧舌之刑罚。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七殿,再查有无别恶。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八殿,收狱查治。又,凡盗窃、诬告、敲诈、谋财害命者,均将遭受下油锅之刑罚;

  ■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痛苦,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

  ■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日诞辰,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桩,链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烧,烫烬心肝,随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天道、人道、地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畜生道)。

  ■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州投生。男女寿夭,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卵胎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酴忘台下,灌饮迷汤,使忘前生之事。

  一般认为,佛教于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并在南北朝时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阎王的信仰也开始广为接受,并和中国民间原有的迷信和道教信仰互相影响。中国民间原本就有关于鬼神的观念,这在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信仰的“东岳大帝”身上得到体现。“东岳大帝”原本是民间崇拜的泰山神,泰山被认为是人死后灵魂通往冥界之地,而泰山神则是[冥王]。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中的一些神被民间信仰加以改造后吸收和采纳;“十殿阎罗”的信仰形成的具体时间没有确切的证据,根据人们估计约在宋朝时期。这时,阎王已经成为“十殿阎罗”里的第五殿阎罗,而且被认为是由北宋时的大臣包拯担任。

  轮回伦理

  中国历代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其主流,儒家学说则又以伦理道德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孕育此民族精神者,首称孝道。儒家以孝道批评佛教徒割爱辞亲,剃除须发,燃骨割肉,出家修行仍大不孝之行为。

  然而在********下妻子可能是你前前世的母亲,父亲的妻子可能是你前世的妻子,爱狗可能是你前世的丈夫,今世再续未了之缘。

  而人吃的肉可能是多少世的血亲。这样众生灵都可能是你的诸前世父母亲人。正如志公祖师所道: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

  然而面对儒家的指责佛家一方面做出妥协融合,宣扬戒孝合一的思想,将轮回报应与孝道结合起来。佛经通过描述不孝之人将要受到的种种地狱苦难,和持孝之人将要获得的种种天堂福祉来从两方面告诫世人,应该敬信三宝,孝顺父母。

  而后再将送子观音的偶像崇拜融合了佛教与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另一方面认为儒家的宗旨在于供养,使父母现世安乐,衣食无缺,进而光宗耀祖,这种儒家之孝是狭窄的小孝,是只对今生父母行孝的世间孝道。

  而只有佛教出世间的孝道才是真正的大孝,是永久的孝。因为佛教之孝道要求接引父母学佛,令其截断无明烦恼的业流,出离********之苦,证悟涅槃究竟之乐;而且还要救度过去世的累劫的人畜虫蚁父母亲人,同沾法益,同登莲邦。

  相关俗语

  阎王不在家,业鬼由他闹:比喻主事的人不在时,下面的人趁机胡闹,类似于“老虎不在山,猴子称大王”;

  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比喻当官为首的还可以,但手下的人却很难缠;

  阎王判你三更死,不得留人到五更:反应人们持有的“生死由命”、寿命为“命中注定”的观念。

  阎王也怕拚命鬼”:比喻不怕死的人,是万夫莫敌的。

  阎王开金榜”——鬼画符:比喻字体潦草,无法辨析。

  阎王开业镜”——见鬼:比喻事情不可理解。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胡说八道

  影视形象

  1986年电视剧《西游记》:刘江饰演阎罗王

  1988年电视剧《聊斋》:张德义饰演阎罗王

  1992年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严仲饰演阎罗王

  1995年电视剧《阎罗传奇》:陈泰鸣饰演阎罗王

  1998年电视剧《东游记》:杨越饰演阎罗王

  2000年电视剧《西游记》:刘江饰演阎罗王

  2001年电视剧《封神榜》:曾守明饰演阎罗王

  2010年电视剧《西游记》:侯杰饰演阎罗王

  2011年电视剧《西游记》:田学民饰演阎罗王

  2019年电视剧《天真派西游记》程思远饰演阎罗王

  动画登场:1999年动画《西游记》、2010年动画《美猴王》、2010年动画《夺宝幸运星》





上一篇:道教地狱讲解
下一篇:十殿阎罗讲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托特灵异网

GMT+8, 2024-12-22 23:35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

© 2020 thothhom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