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中的精品,价值连城,商人重利,以伪品充斥,形质色沁,相差无几。内行人尚且容易受欺,初学者更是难以避免了。伪造玉器的办法有多种。但不外乎下列几个要诀。初学能揣摩而又触类旁通,则十不离九,伪品无从遁形了。
玉器凡土古者,必有水银沁入。赝玉则无。此是真伪之别。玉喜水银,因埋入土中,久不透风,体朽质松,地中随处都有水银,沁入肤里(非指殓尸水银)。看水银更须分老嫩,若三代旧玉,水银在内已结成块。干老色滞,参差错落。若秦汉时入土,水银明滉活泼,有成片者。若唐宋时旧玉,水银吸入未老,得人之热气,盘弄滚动,水银自会流出。
角实:秦代的玉器作坊,在陕西万村;吴越时期的玉器作坊,在浙江的安溪。两处所遗玉角甚多。万村之玉坚洁,安溪之玉干松。琢为玉体,称为角实古玉。土斑周遍间而有光处的便是伪品,看上去质地虽古,器则新琢,且亦能盘出包浆。
煨头:玉体用火烧之,则其色灰死,就像鸡的骨头一样,以伪石灰古,其表面有火劫纹,真品则无。
羊玉:以美玉琢为古器,割生羊腿皮纳玉于其中,以线缝固,数年取出,则玉上有血纹,以伪传世古,唯不知真品有一种温静的气质。
狗玉:杀狗不让出血,趁热纳玉于腹中缝固,埋在大路土中,数年取出,则玉上自有土花斑纹,以伪土古,但必有新色及雕琢之痕迹。
梅玉:以质松之玉,制为古器,用重乌梅水,煮之竟日,则玉松处被乌梅水搜空,宛以水激痕,然后以提油法上色,以伪水坑古。真品其痕木然。伪品则有造作之迹。
风玉:玉器以浓灰水稍加乌梅,煮之竟日,乘热取出,放置在风雪中一夜,则玉纹冻裂,玉质坚者纹细如发,以提油法上色,伪作中毛纹。然真品曲折粗细,伪品则无。
叩锈:乾隆时无锡阿叩,伪作毛环玉器,用铁屑拌之,热醋淬之,置湿地十余日,再埋通衢数月,然后取出,则玉为铁屑所蚀,遍体橘皮纹,纹中铁锈作深红色,煮之则色暗,具有土斑,灰不易退,宛然古玉,须详加审视才能识别。
提油:以砂提为上,其色能透入玉理,灰煮不退,与真无异。唯天阴鲜明,晴爽混浊,真色则不是如此。
老提油:宋代宣和、政和年间,有用甘肃大山中所出的一种红光草,取其汁入硵砂少许,腌于新琢成的玉器纹理之间,用新鲜竹枝燃火逼之,则色红入玉之肤理,光透背面,有似鸡血,即使是能识玉的行家,也常被骗过,唯可欣慰的是此伪品甚少。
新提油:以坏坯夹石玉体,入红木屑中煨之则红,入乌木屑中煨之则黑,此伪术大都出于苏州。
死玉:凡是玉性都畏黄金,如果玉器入土中与金相近,久受克制,则黑滞干枯,有类似水银占的样子,虽然加以盘工,但仍顽固不化,等于是弃物。
石类:石类中也有色彩居全、极似美玉的。唯石类干松清脆,贼光外浮,只要细心分辨即可识别。
总之,凡伪古玉无土斑而有红色者,其色必浮,原因是色自外入。有土斑而灰之不变,以及红色盘之而易退者,都是伪品。
《汉玉研究》
|